大足區啟動知識產權強區三年行動計劃
為深入貫徹中央及市委市政府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戰略部署,全面落實《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(2021-2035年)》等文件精神,日前,《重慶市大足區知識產權強區行動計劃(20252027年)》(以下簡稱“行動計劃”)經區委、區政府批準正式印發實施。該計劃系統部署了大足區未來三年知識產權工作路徑,并配套清晰量化的核心發展指標。
行動計劃錨定“到2027年建成具有全市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強區”的總體目標,并設定了量化的核心發展指標。計劃期內,大足區將著力培育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1家、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3家及重慶市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0家。在創新成果方面,力爭全區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75件,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5件,確保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和高價值專利量位居渝西前列;有效注冊商標總量將突破2萬件,馬德里國際商標注冊總量達20件。同時,穩步提升地理標志數量及專用標志使用主體規模,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累計金額達到6億元。
為實現目標,行動計劃部署了一系列重點任務。在體系建設方面,將科學制定契合大足產業特色的知識產權專項規劃,構建適配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;對標國家級標準,梯度培育重點園區申報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試點示范單位;通過文化傳播、教育普及和能力提升計劃,厚植全社會創新土壤。區域協同是重要發力點,大足區將深化與成渝地區特別是資陽市的知識產權行政保護一體化,實現執法標準、證據規則、裁量尺度“三統一”;深度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和長江經濟帶知識產權合作框架,優化要素跨區域配置,提升運營效能,精準服務“33618”現代制造業集群。
開放協作與品牌建設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。計劃將暢通企業參與國際合作的渠道,打造涉外知識產權“咨詢—預警—維權”一站式服務;支持企業沿中歐班列、陸海新通道等重點國際物流通道加強知識產權保護,系統推進PCT專利布局與馬德里商標全球注冊。大力實施“千企百城”商標品牌培育提升工程,重點打造“大足石雕”“大足黑山羊”“大足冬菜”“大足鍛打刀”“大足白芷”等區域品牌,并特別聚焦大足石刻IP,編制專項管理辦法完善保護體系,提升“大足制造”品牌國際影響力。
強化創新策源能力是行動計劃的核心任務之一。大足區將建立市場需求導向的存量專利全鏈條轉化機制,運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技術構建智能匹配系統促進供需精準對接;深化高價值專利培育體系,依托大足高新區、雙橋工業園區、郵亭新材料產業服務中心三大載體實施專利導航工程,力爭發明專利年增量突破200件。同時,升級產業生態,構建覆蓋中小企業創新全生命周期的普惠服務體系,梯度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和單項冠軍,圍繞汽摩、智能裝備、鍶鹽新材料等產業鏈關鍵環節建設專利池和創新聯合體。鼓勵科技創新與標準提升深度融合,支持優勢特色技術轉化為國際、國家、行業等標準。
深化集成改革旨在打造示范標桿。大足區計劃構建“四位一體”知識產權交易體系,深化政銀合作探索風險共擔融資模式,全面實施專利開放許可制度。深度融入市級“政務知識產權在線”平臺,構建智慧管理生態,探索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試點。建立行政執法、司法保護、仲裁調解、行業自律與信用監管“五位一體”協同保護體系,爭創市級知識產權保護改革示范區,提升確權維權效率。優化公共服務供給,推行“半日響應”提速和標準化服務。落實三維知識產權人才引育計劃,建立智力共享機制和雙軌培訓體系,激發人才創新活力。
為確保行動計劃落地見效,大足區政府將強化組織統籌、財政保障、協同聯動和評估推廣,要求各責任單位細化任務、抓好落實,共同推動大足區知識產權事業邁上新臺階,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貢獻大足力量。